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彭黎 陈立)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目前已建成20个空气质量微站,基本实现了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准确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精准治理空气污染提供支撑。
记者在发展大道与西湖路交汇处看到,一根白色立杆上,一个小巧的空气质量微站正在运行。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查看各空气质量微站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臭氧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上海蓝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黄凯 还辅助的有一些气象参数,比如说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把所有的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分析的结果是以可视化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大气监测硬件设施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公司配套开发了大气环境质量监控软件及APP应用软件,这款软件具备周边区域对比分析、任务分配、处置反馈、督导督办、报表生成等功能,可以实现全市空气质量分级监控、分级智能预警。
上海蓝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黄凯:每一个站点可以监测它周边的空气质量,所有站点拿到的数据就是对我们整个城区环境的综合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市共设置空气质量微站20个,其中中心城区18个,岳口工业园2个,每隔一平方公里的范围,至少有一台设备进行监控,形成网格化布控。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介绍,20个空气质量微站从今年8月份开始建设,11月中旬试运行到现在已经40多天了,每个站点24小时紧盯网格区域内空气,能精准发现区域内空气质量异常,智能分析污染成因,从而使环境监管做到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 毛任晓 哪个区域扬尘高,哪个地方环境没有管理好,其实会很明显,数据升高后会隔10度拍一个照,录个像,这样我们回过头来从视频上去看也能发现一些端倪,初步推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就能迅速找到“病因”,迅速进行反应。
据介绍,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微站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工作,依托空气质量微站系统加强对空气污染的全面监控、快速预判、溯源追踪和及时处置,打赢蓝天保卫战。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 毛任晓:下一步我们要利用建起来的这个平台,要有处理机制,反应机制,综合当时的情况,判断污染是什么引起的,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核查之后就会在上面上传检查记录,就会发短信告知(相关)部门来进行工作,这样就会更精准的分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