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地陷。12月12日21:50许,福建厦门地铁2号线吕厝路口物业开发地块施工现场发生约500平方米塌陷,导致水管破裂。途经现场两部轿车陷入,所幸车上人员自行安全撤出。尚未发现人员伤亡,正在采取措施做好处置。
从现场图可见,大片的塌陷面积令人生畏,没有人员伤亡已是万幸。就在不久前的11月28日,厦门地铁发布消息称,地铁2号线已顺利通过安全评估,计划在年底前开通运行。不到一月就塌陷,也不知道当初评估的是什么,估计之后还得再评估一次。
不是所有的塌陷,都可以附上一句“未发现人员伤亡”的。12月1日,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地面塌陷。初步了解,有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瓶车陷入,有3人被困。救出与否,至今尚无后续。
城市,是个高度人为化的环境。城市道路不是自然生成的地表,而是经过施工者修筑铺垫而成。市民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一天,并不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取决于这些人为的城市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而遭遇意外,往往也不能诿过天灾,必须追问是否存在责任事故的人祸。就像厦门地陷,11月底通过的安全评估,不到一月就地陷,如果不是安全事故,那就得解释清楚到底是什么不可抗的天灾所致。
近些年路面塌陷的事故在各地屡屡出现。有媒体梳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标题含“地面塌陷”或“地陷”的内地新闻报道,去重后,发现事故总数为55起。这意味着,地面塌陷每个月会发生至少一次。而频频地陷的原因,也可以从问责结果中寻找线索。
在统计的55起事故中,能找到明确追责结果的只有3起。其中发生于2018年2月7日的广东佛山地铁2号线禅城南庄段的事故,因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联、8人受伤和直接经济损失5328.8万元的后果,共33名责任人受到广东省政府调查组的处置。5个月后,佛山地铁2号线花仙区间2号联络通道施工区也发生了地陷,但并无人员伤亡,当地政府约谈了施工单位,要求其“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当下,城市建设步伐提速,各路工程开工上马接连不断,工程质量保障压力增大,而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升,类似事故概率也在提高。所以,厦门和广州,也不妨照此路径开展后续追责。从行政逻辑可知,追责是否有力就是地面是否踏实最为基础的保障。而对地面塌陷,很显然也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基础的问责水位。
否则,一块块绵软空心的路面,就是给市民的脚下“埋雷”,谁能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面是否踏实?上班的路上有无意外?路面塌陷,若无强有力的事故追查,安全感也容易随之塌陷,市民就可能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的城市环境之中。地陷,别再草草了过,人们需要脚踏“实”地。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彭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