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亲提供免费早餐、修建厕所和路灯,赠送果树苗……天门这个小老板有大情怀!

天南地北天门人



最美桑梓地,最深故乡情
《天南地北天门人》是由天门广播电视台主办
天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农业频道
天门人民广播电台FM97、FM105.1
云上天门App、视听天门官方微信公众号
联合打造
天门工商联、天商联合会
鼎力支持的大型融媒体期刊


欢迎收看

《天南地北天门人》第十二期







八面来风


陈炎顺:赋能物联时代 共创美好视界


广州市湖北天门商会第二届换届大会暨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甘普华当选新一届商会会长


襄阳市天门商会到上海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荆门市天门商会成功举办法律知识培训讲座



宜昌市天门商会二届一次理事会圆满召开



武汉天门商会四位企业家为家乡植树造林助力



石卫兵赞助毕节市贫困山区村民




嘉德艺术中心荣膺国家优质工程奖


各地商会、企业家参加天门国际马拉松活动


张重发企业产品市场应用推进会召开



天门骄子



李伟:小老板,大情怀


“为社会做公益、献爱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理应回报于社会……”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出自一位真正的商人之口,难免遭人嗤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嗜钱如命、沽名钓誉,小老板往往有大情怀。日前,记者采访到的天门老乡李伟就是一位回报家乡、胸怀大爱的人。



天门之北,九真以东,皂市河之滨,有一个新合并的村叫石李新村,这里就是李伟的家乡。与李伟的家隔着一条村道,有一座占地25亩四季常绿的公园农庄,名“随园”,这是三年前李伟占用自家责任田并出资为村里修建的。


之所以称为“随园”,李伟说,这里对所有人都是免费开放的,大家既可以在里面休闲小坐,也可以随意采摘园里的瓜果、在池中垂钓。



提起李伟,村民们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那么李伟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李伟1979年出生,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李二哥”烧饼店的创始人,现在经营的有100多家门店。李伟从小就很聪明,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商机。17岁的时候,他从捞虾的渔民那里收购来龙虾,转手卖到镇里,仅用两天时间就为自己赚来了一个月的生活费;18岁时,他开始尝试做蟠桃生意、养殖黄鳝与肉狗、贩卖田螺等,虽然获利算不上丰厚,但也收获了很多经验。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年仅26岁的李伟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深圳买下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反而更加喜欢“折腾”。


2008年,李伟辞职创业,在学会了做馅饼的手艺后,先后三次开店,为了筹措资金,他卖掉了深圳的房子,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武汉,可刚开始在武汉烧饼店的生意并不见好,仅仅三个月,李伟连房租都交不上了。


“李二哥”馅饼店创始人 李伟 想放弃,但是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我就不能成功,再说回去还是上班,还是打工,恐怕亏的钱是很难赚回来的,所以一定要坚持,当时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做人肯定不能轻言放弃的。



李伟说,遭遇了创业之初的失败后,他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找到原因:深圳口味的烧饼,与武汉人口味不符,他于是反复研究猪肉、牛肉、蔬菜等各种馅料烧饼的配方,做出来就送给别人品尝,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大伙儿认可的“武汉味道”,并注册了“李二哥”这个品牌。


“李二哥”馅饼店创始人 李伟 “武汉味道”的馅饼很受欢迎,第一天就卖了近4000元钱,没多久我又重新找了店面,钱不够,就让房东入股,利润对半分,之后又很快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


由于味美价廉,很快的在武汉各大高校小吃街、商业步行街,“李二哥”烧饼都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吃,烧饼的销售经常供不应求。


由于生意火爆,很多人主动上门和李伟谈起了加盟,而李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这些钱也大多用在了帮人家开店上。不到三年的时间,李伟帮助老家天门的亲戚朋友和乡亲,以及部分外地的创业者,在省内外的各地先后开起了106家烧饼店,其中武汉有43家。


对每一个加盟店,李伟都无偿提供技术,手把手指导,很多加盟店的生意,比李伟自己店的生意还要红火,但李伟并不眼红,反而替他们高兴。李伟说“要保证大家每个人都有钱赚,赚多赚少靠运气”。生意场上闯荡多年,性格醇厚朴实的李伟和加盟商们都成了好朋友,他们都认准了从李伟店里购买物料,他们说,和李伟做生意很放心。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如今的小老板,李伟没有忘记回报家乡。李伟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大老板,但也要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点事情。”2014年开始,李伟每季度回家乡一次,带着员工们在村子里摆摊设点,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和所有的学生及孩童,免费提供烧饼和豆浆,鸡蛋,累计价值5万多元。



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吃的饱,住的暖,李伟又想到了为家乡改善一下环境,让村民们在这里生活的更惬意,更舒适。2015年,在出资建设“随园”的同时,李伟还为村里建起了一批垃圾池,同时给村里每家每户赠送了10棵果树苗,让他们栽在房前屋后,并为村里的公路提供了一批绿化树木,这一项,他又花去五六万元钱。




2018年到2019年,李伟又出资陆陆续续为村里修建了公共厕所和路灯,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村里的面貌一点一滴的发生着变化。



石李新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村里比较落后。李伟意识到,村里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促进大家增收。2017年,李伟流转村里的土地150亩,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随园”葡萄园大棚,在大棚里工作的村民们都能领到工资。


为了打理好葡萄园,李伟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管理大棚,虚心向他们请教,还把技术免费向村民们传授。


李伟说,2019年是葡萄园第一年挂果,卖了有五六十万,光工人的工资就花去了40多万,总体来说今年是亏了30多万的,但是能给村民们带来就近务工的机会,他心底还是高兴的。


谈到今后的打算,李伟侃侃而谈:先把大棚做好,再尝试酿制葡萄酒,同时明年要开始稻田养黄鳝的试验,等有了钱,村里的路该修一修了,文化墙也可以翻新一下……


用一己情怀,传递大爱力量,40岁小老板李伟,以一颗赤诚的大爱之心,勾勒着他的大爱蓝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做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热心,却传递了力量,温暖了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阳光的播撒者,也是爱的传递者,愿我们每一个平凡者都心存大爱,愿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有那缕既照亮自己又温暖别人的火炬。



游子情怀


作者蒋彩虹,湖北天门人,社会科学研究副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趟过岁月的河流》《倾听心灵的天籁》《欲说还休》《上善之恋》等文集。多次获楚天文艺奖、湖北新闻奖等;被授予“荆州市优秀女作家”荣誉。《花鼓》入选湖北省第三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


奉陆子泉

节选自《我们天门人》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收藏,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标志。天门的收藏是茶经,天门的标志是陆子泉。


天门人对自家的家底会如数家珍,天门人最引以自豪的是家乡出了个茶圣陆羽,这个生于唐代、出身卑微,家境贫寒、为竟陵龙盖寺僧人收养的和尚,具备了天门人的聪明好学的特点,在同朋友们谈茶,论茶,品茶的过程中对茶的种植、栽培、烹煮等等都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并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写成名著《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还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一部《茶经》跨越千年的历史,使天门人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


天门人在市井中开设的酒楼茶肆里,雅致一些的,在屋内一定会挂着与茶文化有关的书法与画幅。普通的一间房,因了茶的点缀,就有了一些深远的意义。


游历的人,没有不拜谒庙宇的,走入禅房,至少是可以讨一杯用茶叶新泡的好茶的。需要进餐时,也可以随时嘱咐准备素斋。庙宇里有茶、有面、有菜、有饭。所以庙宇也多了一份人间冷暖的温馨;是陆羽点化了庙宇,还是庙宇成就了陆羽?说不清道不明,总之茶与禅在中国的佛教里是紧紧相连的。在庙宇里品茶,再俗的人仿佛也是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


天门,有一个东湖,也有一个西湖。在岁月这一条流淌着的河中,东湖西湖,就是这一条河流之上的港湾,潮起潮落,船来船往。在东湖西湖的岸边,有不少的茶楼,有心的天门人会在闲淡的日子里,泡一壶清茶,就一楼清风,玩一些风流。


茶,使天门这个在平原上显得一览无余的普通小城,凭空多了些文化的层次。无论天门人比之江汉平原的其它县市人是否多了一些儒雅的风姿,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茶及由茶产生的文化,却是属于天门人的,这一点,确实是天门人的专利。


清茶色泽如黛如茵,清绿之中泛着微微紫气,香气馥郁,久经飘然,绕梁不散。

茶,是长在天门的一棵唐杏楚梅,是长在天门的一棵千年老槐,是留在天门的一眼沉香老井,是泡在天门的一杯万世香茗。历经岁月的的磨砺,浮游在世界各地,清波紫瑞,香气四溢。


由茶看天门,千年的岁月遥不可及,千年岁月的影子却是落在了那雅致的青花瓷茶碗内。


载于《倾听心灵的天籁》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