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精致靓丽迎国庆

图为:景观亮化展现江城美丽夜景。(金辉 摄)

国庆佳节临近,江城街头红旗飘扬。

节日期间,无论你是选择三镇“一日游”的市民,还是游历大好河山的外地客人,定会惊喜地发现,武汉的城市市容环境面貌,焕发出新的魅力和风采——

大街小巷,整洁有序精致靓丽,既有“颜值”又具“气质”;

铁路沿线,脏乱差不见了,被一座座公园、绿地花海所取代;

公共厕所,曾经跟着气味找,如今气味被监控,手机可搜索;

垃圾分类,按下快进键,成效已显现,绿色生活为城市文明添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离不开广大市民参与,武汉城管一直在努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武汉城管,解码大城蝶变。

精致环卫

全时全域街净巷洁 提升综合环境品质

9月18日,“武汉市第23届环卫工人节劳动技能竞赛”在硚口区举行,武汉市17支代表队68名“城市美容师”同台炫技。既有“环卫文化”考试,又摆多项专业技能“擂台”。在专业技能项目中,除传统“扎扫帚”“垃圾捡拾”项目外,还增加了各种车辆、机械作业比赛项目。“道路机扫车收边,比在一定里程里作业质量、安全性和人员协调性。”武汉市环境卫生研究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童永志说,武汉主次干道和高架桥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率达95%以上,背街小巷也由过去人工清扫转变为人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武汉市出台《环卫作业技术规范》《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图为: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创意大赛江汉区“环保乐器”夺大奖。

武昌区将道路分为3个等级、4类清扫保洁、3类垃圾收运、4类环卫基础设施,全面开展清洗中心建设,重点加大垃圾容器清洗频次,废物箱每天清掏两次以上。路面废弃物点目测范围少于3个,地面污物滞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江汉路步行街,地面出现垃圾,环卫工人可在两至三分钟内清扫完毕。

武汉城管加强循环保洁,垃圾容器全面见新,增加垃圾收运频次,实现即满即清、日产日清。加强运输车辆、转运站、处理场管理执法,防止跑冒滴漏,严控异味扰民。协调场地作为ofo共享单车集中存放拆卸点,成立专班对辖区内淤积、破损共享单车地毯式清理。

图为:百万市民接力城管、百万粉丝参与城管·穿越最美武汉暨江汉区垃圾分类启动现场。

武汉推动城管“再革命”,将全市15个城区(含功能区)、40余个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177个街道纳入考核,切实构建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国有企业“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大工作格局;做到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四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全面拓展深化全员参与治理模式。“门前三包”推广“三长制”,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清洁家园迎军运、党员干部进社区”和“百万家庭洁家园”等四个百万活动,全城倡议“美丽晾晒”,组织百万大学生参与城管活动。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主任李顺年表示,采取增点、加人、延时、调频等措施,强化凌晨普扫、夜间洗路、白天保洁作业模式,确保全时全域街净巷洁。在立面整治上,由地面向空中延伸,实施“第五立面”整治行动,亮出武汉“最美天际线”。在扮靓城市上,由白天向夜间延伸,会同城建、园林等部门,提升功能性照明水平,实施绿化景观亮化,确保景观亮化设施和全市智能监控中心安全运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营造灯明景靓的浓厚会节氛围。

铁路沿线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窗口地带颜值

乘坐武广高铁经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下,从长江右岸至武汉火车站5公里铁路线两侧,曾经的粉煤灰山、废旧钢材堆场、棚户区、荒地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戴家湖公园、青山港公园、青山公园、楠姆公园、港西公园、杨春湖公园等五座公园,以及一片片绿地花海。

图为:拆违复绿又见青山。

青山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刘子舟介绍,依据市政府印发的《武汉火车站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青山区整治任务区域是天兴洲大桥—武汉火车站视线清晰可及范围,高铁线长度约4公里,辐射面积约8.22平方公里,该区采取“征收拆除、违建拆除、企业自整、区里整治”等治理方式,拆除一片、整理一片、复绿一片。让闲置多年、老旧破败的厂房地块脱胎换骨。

武汉是全国铁路重要枢纽,市域内有京广、京广高铁、汉丹、汉宜、武九、合武、汉孝、武石、武冈、武咸等10条客运线,总里程654公里,涉及13个区,每天有数十万人次乘火车经过武汉。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介绍,整治前,铁路沿线存在着不少亟待整治和有碍观瞻的城市顽疾,不仅有损武汉城市形象,还可能威胁着车辆运行安全。

今年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武汉城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以省委暗访反馈武汉市94个铁路沿线问题为重点,全力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截至目前,省委暗访反馈的94个问题经路地联合检查销号94个,完成率100%;针对省委反馈问题,武汉城管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发现的606个问题片段,现已基本整治完成。

全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共清理生活垃圾3.6万吨、建筑垃圾20.2万方,整治乱堆乱放9千余处、违规种菜6.4万方,拆除乱搭乱盖及违建3290处,21.5万平方米,规范工地围挡1.2万米,新增绿化面积79.2万平方米,铁路沿线市容市貌持续向好。

今年3月4日,武汉市副市长刘子清宣布启动拆违“飓风行动”,强力拆除主次干道周边、高架环线、窗口地带、楼顶等区域违法建设。

武汉城管开展“六大专项整治”,除铁路沿线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外,还拆除省委巡视反馈问题8278处180.29万平方米;拆除主次干道周边、高架环线、窗口地带、楼顶等区域违法建设;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五年行动;配合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违法建设整改;开展生态控制线区域违法建设专项整治。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违法建设工作处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6880处408.92万平方米。拆违后绿化604处120余万平方米,巩固了违建整治成果,美化了城市环境。

厕所革命

改造升级精细管理 无味洁净智慧便民

8月22日,来自中南民大、武汉理工大等高校的8名学子,体验清扫武汉火车站东广场公厕。让大学生眼前一亮的是,进门处有刷脸取纸器,公厕内安装了空调及换风设备,除臭设施,墙上显示器可查看是否有空蹲位。原来,这是最新的智能公厕,方便南来北往旅客。

据了解,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智慧城管专班联合环科院,根据一类、二类、三类环卫公厕划分制定了智慧公厕前端信息化建设标准,各区按照标准逐步推进智慧公厕建设,全市建成并与监管平台系统完成网络对接的智慧公厕达376座,对公厕内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浓度是否达标进行监控,超标及时报警。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介绍,根据《湖北省“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武汉市五大类厕所建改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分别为:城镇公厕559座(新建400座、改建159座)、旅游厕所270座、交通厕所5座、农村公厕1895座、农户无害化厕所21.5万户。

武汉市各区政府认真落实《全面提升“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武汉“厕所革命”三年(2018—2020年)五大类厕所建改目标任务,均提前完成。

按照“无味、洁净、智慧、便民”要求,在全市2000余座公厕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对厕内年久失修、破损老化的各类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确保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全市已有1200多座公厕安装了排风扇、除臭机、净化器等通风除臭设施,实现厕内全天无明显臭味。

全市有600余座公厕提供温水洗手,采取有偿或免费向如厕市民提供厕纸、洗手液,安装了烘手机、置物架、挂衣钩、无线WLAN、手机充电装置等便民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如厕环境。

拆除或整合公厕指示牌2605块,修正英文拼写不规范指示牌98块、标示牌62块,整治公厕周边环境,如厕环境全面提升。

对标公共厕所保洁与服务规范,严格落实“一人一厕”管理责任制,对厕管员照片、监督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市民监督。

落实清扫保洁、杀菌除臭、设施维护等规范化作业,确保厕内及周边区域环境整洁,设施设备功能运行良好,方便市民及游客。

如今,通过“武汉城管”微信公众号,进入“便民服务”公共厕所小程序,你周边的公厕将从近到远依次列出,公厕图片、详细地址、开放时间一目了然。

垃圾分类

深入宣传改变习惯 完善配套补齐短板

9月17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举办“垃圾分类我先行,文明生活新时尚——东湖万人环保志愿宣言活动”,百名劝导员在东湖绿道白马驿站、湖心岛驿站等地向游客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

今年,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联合市文明办,在全市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利用全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培养居民分类好习惯,不断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图为:洪山和平街昔日违建地变身绿茵足球场。

与武汉出版社协同编印垃圾分类中小学课本进校园、进课堂;开展垃圾分类“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举办“变废为宝”创意大赛,培养垃圾分类“四会”小教员,不断提升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覆盖率和达标率,目前已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48万场次。

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落实以区为主、街道和社区具体实施,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社区、业委会、物业作用,让每一个市民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促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探索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目前已形成东西湖片区、江岸百步亭社区、汉阳四新街、武昌水果湖街和高新区生物城等58个示范片区,计划今年全市建成示范片区100个以上。

今年初,武汉城管制定了《2019年度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今年垃圾分类覆盖目标:单位达到60%、社区和行政村达到50%。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拟定《关于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了《武汉市湿垃圾就近处理技术导则(试行);配备分类收集容器22万个、干垃圾收运车1743台、湿垃圾收运车658台,解决混装混运问题。

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1.85万家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432个社区、544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覆盖居民约131万户、393万人。

武汉城管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动湿垃圾源头脱水减量、中端挤压脱水、末端多渠道处理,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3座、农村易腐垃圾处理设施85座,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初步建立。

搭建了生活垃圾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垃圾分类实施全过程监管,提升投放准确率、杜绝混装混运和规范水平。

利用支付宝平台优势,开通大件垃圾、废旧家电等网上回收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又实现了回收利用的便民化。

2019年,武汉生活垃圾分类从试点示范、培训宣传、体系构建、机制保障等方面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成效。在住建部201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中,武汉市总分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数说武汉城管

1. 精致环卫:每天23:00至次日6:00对主次干道实施全方位清洗,主干道每天至少全覆盖清洗1次,次干道至少每2天全覆盖清洗1次。

2. 拆违攻坚:2018年以来,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6880处,408.92万平方米。拆违后绿化604处,120余万平方米。

3. 公厕革命:新建、改建城镇公厕

559座、旅游厕所270座、交通厕所5

座、农村公厕1895座、农户无害化厕所

21.5万户。公厕按“一人一厕”或以上标准

配备厕管人员。

4. 垃圾分类:开展宣传活动1.48万场次,配备分类收集容器约22万个、干垃圾收运车1743台、湿垃圾收运车658台。

1.85万家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

业)、432个社区、544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居民131万户,393万人。

(责任编辑 彭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