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中国梦 劳动美 彭艳:坚守 只为了那份温暖

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付书彦 实习生 艾帅)在龙尾山脚下,有一个曾经令人恐慌的村子:麻风村。40年前,一个充满朝气的小姑娘来到这里,人们以为她就是来渡金的,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她从此就一直坚守在这里。她就是市皮肤病防治所护士彭艳。

日前,彭艳和同事们一起来到麻风村进行回访,这里还集中居住着8位麻风病治愈患者。像往常一样,彭艳又带来了大家喜欢吃的炒米、锅盔等食物。看到彭艳来了,大家马上聚拢过来,热闹地话起了家常。彭艳一一询问大家身体情况,还需要哪些物品,下次再给大家带来。

麻风病治愈患者家属 倪金枝:我的老伴经常麻烦她,什么都是她弄。腿、脚都烂了,天天洗天天换。还把(她家里的)鞋子、袜子、衣服,拿来他(老伴)穿。

这些老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有的回家后又回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没有隔膜,有着亲人般的温暖,有一个对他们关怀备至的彭护士。

麻风病治愈患者 彭珍宝: 都对我们这些病人没有轻视的态度,经常来看望我们,我们沾党的光,也沾她的光。还把她的儿子、媳妇,她的爱人(带来),都来看(望)我们。

彭艳到这里工作,最开始是很排斥的。因为她的父亲时任市卫生局局长,大家都认为她可以找一个好差事。然而,彭艳接到的工作通知书,却是大家避之不及的麻风病医院。

市皮防所医生 吴静武:当时她的爸爸是我们卫生局的老局长,我以为是把她安排来锻炼的。

市皮防所护士 彭艳:当时卫生局下文件就说有麻风津贴15元,可以给子女解决户口,有很多优惠政策都没人来。他为了起带头作用,就把我安排到这里来上班。

当彭艳见到医院里的病人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就打起了退堂鼓,想要回家,可送她来的汽车已经开走,这里周边又荒无人烟,交通闭塞,无奈之下,只好留了下来,投入到工作中。

市皮防所医生 吴静武:那个臭味熏的人是头昏眼花的,她都是安安心心的,非常细心的。有的时候病人还嫌时间长了,要她快一点,她解释说,这个不能快,我要帮你把这个清创干净,对你今后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慢慢的,彭艳发现,这些病人最痛苦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由于自己得病,见到家属也只能远远见一面,不敢靠近;在村里,家属也受到村民排斥,生活、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市皮防所护士 彭艳: 有一次,我发现病人的亲属来看他们,看他们都是不敢接近自己的亲人,带来的礼物都是通过我们转交给病人。其实互相都是想见一面的,但是都是远远的站着,互相看着。通过这件事,我就感觉他们是需要亲情,需要关爱的。

伤口要护理,心灵的伤痛也要抚慰。有一年,医院里来了一个小伙子,意志消沉,不愿配合治疗。彭艳主动了解他的情况,积极开导他,并拿来励志书籍给他看,鼓励他战胜病魔。

麻风病治愈患者: 我现在事业上小有所成,现在投资了一家公司,经营的还不错,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彭医生非常非常感激。

治愈了的女孩和小伙子病友准备结婚,出嫁的前夜,这个女孩希望彭艳和她睡一夜,只为向大家证明麻风病康复后不会传染。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彭艳说病人再小的事情,我们都要当作大事办。

村民们也把彭艳当成亲人,把自己种的蔬菜、水果送给她,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和病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尽管有多次调离的机会,她都一一婉拒了。

市皮防所护士 彭艳: 时间长了,我们都有感情了,他们都依赖我们,我们也把他们视为亲人了,就像一家人一样。

彭艳丈夫 倪兵: 我们只要有时间,一家五口,到麻风病医院看望,我们小孩也深深感受到了妈妈当初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他也是由衷的感到,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就这样,这个在别人眼中锻炼两三年就会走的小姑娘,却像这一棵棵树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山谷里播下温暖的种子。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地麻风村工作达30年的仅有64人。

市皮防所副所长 饶俊昌: 彭艳同志工作几十年来,一直对待病人如亲人,始终给予病人最专业的医学关怀,最温馨的人文关怀,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与使命,与病人结下了深厚地情感,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