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刘帆 汪永昌 实习生 程舒琪)“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也是借助天势改善体质的有利时期。又是一年三伏至,今年,市中医院在推出三伏贴的同时,还新增了脐灸、扶阳灸、核桃灸、妊娠镇吐贴、穴位按摩、小儿奄包等新项目。
市中医院专家介绍,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贴敷时间选在农历三伏,今年三伏贴的治疗时间为:一伏:7月12号至7月21号,二伏:7月22号至7月31号,三伏:8月1号至8月10号。
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段海涛:适应于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也适应于四肢厥冷、冻疮、湿疹、荨麻疹、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中属于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今年,市中医院中医特色门诊还增加了三伏灸,如脐灸、八髎灸等,根据病人年龄段、体质、病情及治疗目的不同,分别选取不同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从而扶正固本、补益强身。
市中医院中医特色门诊护士长 杨琴俊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针对性地施以对症治疗,结合艾灸、生姜、药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达到调理脏腑机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
市中医院专家介绍,体温超过38度者以及3岁以下儿童,皮肤破溃及皮肤过敏的人群不适宜进行三伏贴治疗。贴药后局部出现轻度红肿,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段海涛:如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出现大水泡、溃烂、疼痛、发热等,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敷贴当日忌饮酒,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宜剧烈运动,以免药膏脱落,去除药膏后可以用温水洗澡。
市中医院专家介绍,冬病夏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刺、拔罐、足浴、内服中药调理等中医适宜技术疗法。
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段海涛 达到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扶正固本的功效,解除或减轻颈肩腰腿的疼痛、麻木、酸胀,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亚健康状态如怕冷、乏力、失眠、过敏等症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