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6月18日电 近一年来,中国气象局等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应用能力,建立国际用户应急保障机制,为各方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在6月3日到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十八次世界气象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中国在气象服务和气象卫星技术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气象工作作出了贡献。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至2019年5月,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98个,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实时接收风云卫星数据,29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23个国家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用户,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也已经部署在多个国家,为当地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018年9月14日,针对越南应对台风“山竹”的需求,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开展风云二号F星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478次加密观测数据;2018年10月30日,针对菲律宾应对台风“玉兔”的需求,风云二号F星和风云二号H星同时进行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736次加密观测数据;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东部多国,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务中均发挥了支撑作用。
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气象局每年面向一个重点区域,与相关国家合作开展卫星遥感产品研发。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日,中吉双方代表签署《中国气象局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紧急情况部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的合作协议》。今年,中国气象局将重点针对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地区国家,研发定制化气象卫星服务产品。
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告别完全依赖外国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如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有8颗卫星在轨运行,是世界上3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组织)之一。(记者 赵贝佳)
责任编辑:王瑞芳 师榕 李师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