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身边的手艺传承人 张文军:“80后”民俗雕塑手艺人 传承创新老手艺

       

        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彭黎 熊壮)传承和创新,这是80后青年张文军现在一直在做的两件事,作为一名民俗木雕、泥塑手艺人,近20年来,他从未觉得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一种“老土”的艺术,反而醉心其中。华泰学府春天,寻找身边的手艺传承人,见证张文军如何传承、创新老手艺。

  张文军:我叫张文军,今年35岁。我的手艺是跟着外公学的,外公的手艺是跟着外公的父亲学的,外公是一位雕塑手艺人,传到我这里是第五代了。小时候去外公家玩,看到外公做一些木雕、泥塑,我总是感到很好奇,就在旁边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也不觉得时间过得快。真正接触这门手艺是在2000年,初中毕业后就跟随外公去外地做木雕、泥塑,边接活边开始学习。

    张文军:这是打坯,打坯用的是平锉,圆锉打扭曲的地方,这个形就出来了。

张文军:我们这个雕塑是一个整木雕塑,从脚往头上开始制作,然后木头都是减法,做一点它就少一点,制作过程中整木它没有用笔和墨画过线的,都是按照师傅传的比例,站有7个头,坐式是5个头,成7坐5盘3半。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张文军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

张文军:每到一个地方人家都有不同的要求,没有实体的作品和图片给你,完全是他讲述,我要雕刻成什么样子,通过他心里所想的,通过我们再把它做成实体。因为我们不是很专业的,没有学过美术,都是通过长期做,每一个神像它都有穿戴,层次都不一样的,画这个主要是把部位记住,哪一个层次是什么样子,把它记录下来,画得多了,做的话看那个木头,他一看上去就可以达到哪个效果,贴金也是分几个颜色,除了金色的部分的话,有黑色、白色、红色、蓝色。

张文军:美院学习之后,我眼界开阔了,要搞一些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把我们这个手艺让更多人了解。

张文军:手艺都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像我外公一样的手艺人传下来的,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出现断层或流失。尽管现在一些机器也能完成我们这样的作品,但是失去了人文趣味,所以我还是坚持用传统的手工技法打磨每一件作品,享受整个过程。通过我的双手,让老手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创新,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