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开始学艺,初中时期外出讨生活,如今……这位马湾的农妇太牛了!


小时候,天门乡里的剧院可以看戏

三棒鼓演员一出场

舞起火把或者镰刀

上下翻飞

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小伢儿的最爱! 



现在,三棒鼓这种古老的民间手艺

已经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走进马湾镇陈马村

听听我市三棒鼓技艺传承人郑芹木

讲述她的传承故事




【华泰•学府春天】

2018“寻找身边的手艺传承人”


展    播



11岁时候,郑芹木看见村里一位老太太在玩三棒鼓。

年幼的她觉得非常好奇,缠着老太太教她

也许看她有天赋,老太太答应了。

三个月的苦练,

小芹木就把三棒鼓玩得有模有样了

这位老太太,

就是她的恩师刘云安老师。



学了3个月之后,郑芹木习得了基本功

因为那时生活条件差

她又利用暑、寒假期随师傅一道

到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茶馆献艺

在讨生活的过程中

又先后先学会了耍镰刀和火把



三棒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三杖鼓

为谋生计,许多天门人背井离乡,浪迹天涯

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据《天门县志》记载:同治年间,天门艺人陈登洲携儿带女靠唱渔鼓,打三棒鼓到了乌克兰一带。英国、法国等国也有天门华侨当时靠打花鼓谋生的。



三棒鼓小曲有石绣、月望郎、孟姜女哭长城等等

丢棒子的形式有十一种

包括麻雀钻林、乌龙搅水、蜻蜓点水

单簸箕、双簸箕、三线簸箕、腿花

单腿花、双腿花,背花,砍四门,等等

都是老一辈手艺人传下来的



三棒鼓是很要功夫学的

学的时候,棒子要打翻叉

不打翻叉它肯定是要掉的

不像石子,是圆的,好丢一些



郑芹木,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2012年、2013年

郑芹木连续两年上了两年湖北省春晚,

曾参加全省第三届绝技绝活大赛并获得银奖。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人们很难再到街头、剧院看到三棒鼓。郑芹木说,她很希望有人来传承和发扬这门手艺。



手艺传承

需要工匠精神

这些手艺人们

对信念的执着

对技艺的专注

令人心生敬意


希望三棒鼓这门手艺永流传

让我们的子孙后辈

也能亲眼目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