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幸福的状态

01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

古希腊哲学家都主张,快乐主要不是来自外物,而是来自人自身。

  苏格拉底说:享受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获得的。

  德谟克利特说:一个人必须习惯于反身自求快乐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说:沉思的快乐不依赖于外部条件,是最高的快乐。

  伊璧鸠鲁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是幸福的极致。

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

当然,如同伊璧鸠鲁所说,身体的健康也是重要的快乐源泉。

但是,第一,如果没有心灵的参与,健康带来的就只是动物性的快乐。

第二,人对健康的自主权是有限的,潜伏的病魔防不胜防,所以这是一个不太可靠的快乐源泉。

相比之下,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财富,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藉之安身立命。

由此可见,人们为了得到快乐,热衷于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身外之物,无暇为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心灵做一些事,是怎样地南辕北辙啊。

02

与自己谈话的能力

有人问犬儒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哲学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回答是:“与自己谈话的能力。”

我们经常与别人谈话,内容大抵是事务的处理、利益的分配、是非的争执、恩怨的倾诉、公关、交际、新闻等等。

独处的时候,我们有时也在心中说话,细察其内容,仍不外上述这些,因此实际上也是在对别人说话,是对别人说话的预演或延续。

我们真正与自己谈话的时候是十分稀少的。

要能够与自己谈话,必须把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

与自己谈话的确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

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情,结果也就只拥有仅仅适合于与别人交谈的语言了。

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无话可说。

可是,一个与自己无话可说的人,难道会对别人说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吗?

哪怕他谈论的是天下大事,你仍感到是在听市井琐闻,因为在里面找不到那个把一切连结为整体的核心,那个照亮一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