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的南海深潜鲸类科考团队昨天(10日)顺利返回三亚。在为期14天的考察中,一共目击到深潜和远海性鲸类动物27群次,共发现抹香鲸、柯氏喙鲸、短肢领航鲸、热带斑海豚等可确定的7个鲸类物种。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应海域开展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科学考察。
南海是我国鲸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历史捕鲸和搁浅记录表明,在我国海域出没的鲸类动物有近40个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最大的齿鲸抹香鲸等。然而迄今为止,科学界和公众对南海海域鲸类资源的了解还很缺乏,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是否存在抹香鲸等深潜鲸类动物群体,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李松海:抹香鲸和喙鲸是非常神秘的,尤其是抹香鲸,它号称动物界的潜水之王,它深潜潜水的时间非常长,潜水的深度非常深。它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水下,每30到40分钟它才会出水一次,出水的时间在水面上也就是一两分钟,很短暂的几分钟。你一旦没有发现它们的话,它们又下到水底下去了。
经过每天长时间的跟踪观察,科研人员观察到抹香鲸和喙鲸的母子对群体,它们活动范围较小,相对固定,这表明南海北部考察海域极有可能存在抹香鲸和喙鲸的定居群体。这些发现填补了我国南海鲸类尤其是南海深潜鲸类研究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我们相当于是去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做了第一步,收到任何信息对我们来说都应该算是最大的收获。像抹香鲸,我们有两个目击记录,但是每一次都可以看到幼体,说明这边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系统,有一个适合它居住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知道该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迁徙场所、迁徙路径,对于我们了解整个海洋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它的完整程度来说很重要。
责任编辑: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