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23日电 农历元宵刚过,上海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动员大会。从主会场到视频分会场,从“四套班子”领导到基层村居干部,共有万余人参会。如此高规格,这么大阵仗,就为了一件“非常难”的“简单事”:垃圾分类。
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
在很多人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个小事情。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
垃圾分类为什么会这般重要?首先是势在必行。上海常住人口2400多万,加上来沪流动人口500万-600万人,每天垃圾清运量达2.6万吨。“垃圾围城”的压力,不仅在上海,国内很多城市都面临相似的“困局”。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其次是没有退路。在今年举行的地方两会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获高票通过。
上海的立法者发现,两年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有极为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垃圾要不要分类,而是怎么分,不分怎么罚。“法无戏言,下一步必须真抓实干。”
还有就是引领时尚。在东京等一些国际大都市,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比如香烟盒就可分为三类垃圾:薄膜一类,盒子一类,锡纸一类。上海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把一流的垃圾分类作为新的时尚追求。
既是“新时尚”,又是“攻坚战”
在动员大会上,上海公布了2019年垃圾分类三大目标: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基本成型,70%以上的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二是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包括“两网融合”服务点8000个,中转站170座。全市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21000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5520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3300吨;三是条例贯彻实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将成立10支志愿者队伍,举办100场宣传活动。
要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却不是那么轻轻松松就能办到的,上海打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
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的“华丽家族”小区,是个高档商品房小区,原来每层楼梯间都有垃圾桶,居民走几步就能扔垃圾。保洁员每天两次上楼逐层收运垃圾。推行垃圾分类,要撤掉近300个垃圾桶,一开始部分居民并不同意。
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介绍,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和古北物业公司多次开会商讨,印制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和志愿者“组团”,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分发资料。
去年3月30日,“华丽家族”小区楼层垃圾桶全部撤除,开始实施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第一天,有100多户居民把垃圾就扔在了楼道上,保洁员只好逐层去收。到了第二天,在楼道扔垃圾的居民锐减到30多户,再后来就只剩零星几户了。
不能“前端分得很辛苦,后端还是全烧掉”,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要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高标准。末端处置硬件设施要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软件管理要做到统筹高效、运转顺畅,瞄准“回收利用率更高、填埋比重最低”的方向不断努力。
不搞“独角戏”,形成“大合唱”
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养成。鱼骨头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擤过感冒鼻涕的餐巾纸有病毒,属于有害垃圾吗?……最近,上海很多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学习“生活垃圾分类。”
在上海长宁区虹桥中学,学校结合“食育”“光盘行动”等专题教育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学习厨余垃圾制肥、环保酵素制作等,不少学生专门撰写了参与垃圾分类、环保研究的心得。
上海市崇明区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崇明推进垃圾分类注重教育引导,以编写读本的方式进校园进课堂。“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在整个社会营造氛围。”上海市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爱莲说。
从市区到农村,从稚子到老人,推进垃圾分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的“大合唱”。近日,上海首家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在虹口揭牌成立。虹口区民政局局长耿彧表示,该事务所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帮助全区1万多名楼组长组织居民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
“越是困难的事情,越见精神、越见风尚。”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上海要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把垃圾分类新时尚演绎得更加精彩,更好为全国积累经验。(新华社记者姜微 何欣荣 郭敬丹)
责任编辑: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