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乔文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的生产生活中许多必不可少的老物件,人们现在都不再使用,这充分地表明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淡出了乡亲们生产生活的老物件承载着乡村发展变化的历史。下面请看湖北垄上频道记者的报道。
今年75岁的杨存贵是渔薪镇曾搬口村村民,杨师傅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过多年的村干部。2013年,杨师傅花7万多元重建了老房子,并在500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办了一家农民博物馆。
渔薪镇曾搬口村村民 杨存贵 现在的孩子们不知道过去我们农民是怎么样来种地的,用什么工具,所以我就搞这个展览,让孩子们知道过去我们这些老前辈是怎么样生产生活的,知道我们过去的甘难辛苦。
由于年代久远,过去人们日常使用的一些农具和生活用品,现在都很难找到,为此,杨师傅只要有空闲,就会到周围的村民家里去淘货。
渔薪镇曾搬口村村民 杨存贵 都是隔壁三家 或是附近邻村,有的是捐赠给我们的,没有要钱的。
对杨师傅的做法,孩子们也很支持,还专门为农民博物馆撰写雕刻了上万字的文字说明,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博物馆里大大小小一百多件的农具以及生活用品,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
渔薪镇曾搬口村村民 杨存贵 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用的广播,都挂在堂屋的中间,也可以听上面的精神,传达上面的精神,听新闻 消息,再就是还有唱歌唱戏的,怎么种作物,怎么防虫,还有高技术指导的。
曾经是一家人新闻信息娱乐中心的小广播,如今被新兴的电脑、电视和手机所替代,而一些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农具也成了不再使用的老古董。
杨师傅说,过去用水车抽水,其实是一件非常累人的活,无论是用脚踩,还是用手摇,都不像电影电视里表现的那样轻松,一天下来,车水人浑身累的像散了架一样。
渔薪镇曾搬口村村民 杨存贵 有湖有堰的,旁边的水就是用这个东西抽上去的,如果说还要高的田里,好药用一个车子、两个车子、三个车子,上到最上面的那个田里去。
开办5年来,虽然没有对外宣传,可杨师傅的农民博物馆还是吸引了周边不少人前来观看,大伙一传十、十传百,杨师傅的农民博物馆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每到周末,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学校组织学生到杨师傅的农民博物馆里来看稀奇。
渔薪镇曾搬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龚小平 因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多种田的都是采用了机械化,对以后的一些人们看到这些东西,能懂得以前我们农民的辛苦,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课堂,我们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