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门城区西郊的黄潭镇,“十里画廊”好风光。
来三军菊花基地看一看繁花争艳、到万紫千红葡萄园体验一把采摘乐趣、在知青农庄品一品地道农家菜、去原荷沙公路黄潭段赏田园小景……
如何发挥黄潭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郊提质”?近年来,黄潭镇着力打造以七屋岭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带,目前已规模初具,亮点凸显。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沿荷沙线招引了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新型农业项目,有众乐葡萄、花卉庄园、万紫千红生态果园、梦丽马蔬菜、群星泽龙千禧果、佳友特种西瓜、天颖药业、田瑜瓜果等特色农业主体14家,形成了精品果园、放心菜园、道地药园、美丽花园交错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旅游景点扩规提档
采取“政府配套一点,市场主体投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建设菊岛湖景、水景仿古一条街、芦荡渔歌等一批“叫得响、传得快、有看点”的旅游景点,把“千菊岛”景点建成天西高品质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市民休闲旅游新去处。
三产融合行稳致远
用“农业+”理念经营农业,助推“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新载体。
在农旅结合上,采取创意引领、市场引导、特色引爆,大力打造树莓基地、三军菊花、万紫千红葡萄等一批“叫得响、传得快、留得住”的休闲农业品牌。按照“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思路,谋划精品旅游线路——吃黄潭米粉、品树莓原浆、尝特供葡萄、住特色民居、赏云天花海、忆知青岁月、游美丽乡村,将特色产业“串”起来。
以节搭台,开创三产融合新局面。依托三军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知青农庄合作社,在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去年11月18—19日,成功举办中国天门(黄潭)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吸引10多万游客游玩。旅游节后,投资2亿元的之江新语项目成功落户,计划发展休闲文旅大观园;田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武汉领尚农业成功“嫁接”,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领尚生态农业。把黄潭真正变成天门休闲旅游“后花园”,成为市民的“菜篮子”、“果园子”、“花铺子”。
2018年,黄潭镇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促进乡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特色”“有机+养生”、“观光+采摘”等模式,力争引进农业市场主体8-10家、土地流转5000亩。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模式,搞好白龙村美丽乡村和之江新语大观园建设,筹办七屋岭村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周等。